一、法律基础与责任认定逻辑
1. 发起人与设立时股东的关系界定
根据《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2条,发起人指参与订立公司章程、承担公司设立职责的主体,通常与设立时股东身份重合。法律未强制要求发起人必须是股东,但实践中二者常为同一主体(例如持股80%的发起人)。
2. 合同签订的法律效力范围
- 公司未成立阶段:发起人以个人名义签订合同(如租赁办公场地、采购设备),属于个人行为,责任由其自身承担;
- 公司成立后:若合同内容属于设立公司必要行为(如注册资本验资服务),公司可通过明示或默示追认(如实际履行合同)承接权利义务。
二、责任承担机制与实操要点
1. 责任主体划分规则
情形分类 | 责任归属方 | 法律依据 |
合同相对人知晓公司设立目的 | 发起人与公司承担连带责任 | 《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3条 |
合同未被公司追认 | 发起人独立承担责任 | 《民法典》第171条(无权代理规则) |
合同被公司实际履行 | 公司独立承担责任 | 《公司法》第95条 |
示例:发起人签订30万元设备采购合同,若公司成立后支付50%货款并使用设备,视为追认,公司承担全部债务。
2. 合同相对人的选择权
根据《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2条,合同相对人可要求发起人或公司承担责任,但不可双重索赔。
- 选择发起人:适用于公司资不抵债或未追认合同;
- 选择公司:需举证合同与设立行为直接相关(如提供租金发票、章程备案地址)。
三、高频争议场景与风险规避
1. 发起人责任豁免条件
- 明确书面约定:在合同中注明“本合同权利义务由成立后的公司承担”,并要求相对人签字确认;
- 公司事后追认:在成立后60日内出具《合同承接确认书》,经股东会决议通过。
2. 企业端风险防范措施
- 设立专用账户:发起人单独开立验资账户,区分个人财产与设立支出(如注册资本100万元);
- 凭证规范管理:合同、付款记录需注明“用于XX公司设立”,避免与个人消费混淆。
四、司法判例与责任界定标准
典型案例:
A公司发起人签订50万元装修合同,未注明公司名称。公司成立后使用场地但拒付尾款。法院判定:
- 装修属于设立必要行为,公司实际受益,承担70%责任;
- 发起人未充分披露身份,承担30%补充责任。
裁判要点:
- 必要性:合同是否为公司经营必需;
- 受益方:公司是否直接获得合同利益;
- 披露程度:发起人是否向相对人说明签订主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