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背景
在我国,《劳动法》《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等法规对工资支付方式有相关要求,但并未禁止企业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以现金形式向员工发放工资。通常情况下,用人单位选择银行转账,是因为便于留存支付凭证、降低管理风险、便于税务及审计跟踪。但如果企业已履行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义务,并能够保存充足的发放记录,现金发放也是合法的工资支付方式之一。
二、个税申报与工资支付方式的关系
- 个税申报的独立性
- 企业向员工支付工资,无论采用现金还是转账方式,工资属于员工的应税所得,均应依法申报并缴纳个税。
- 一旦当期个税已通过扣缴申报系统申报,无论实际的发放方式如何,都不会影响个税申报数据的有效性。
- 个税申报先于发放的可行性
- 实务中,企业往往先在系统申报当月应税工资及代扣税额,再选择具体发放方式。
- 现金发放与银行转账对个税缴纳的义务没有影响,只要申报数据真实、金额一致即可。
三、现金发放工资的合规要点
- 建立发放记录
- 现金发放时应让员工本人签收,并在工资签收单上注明发放日期、金额、人员签名,保留纸质记录。
- 签收单应与当月的工资表保持一致,以便后续财务、税务、劳动监察检查。
- 防范争议
- 现金支付的透明度相对较低,若无完整凭证容易造成劳动争议。
- 企业应确保发放现场有见证人,或保留影像资料以强化凭证效力。
- 与税务申报表一致
- 发放金额应与工资表、个税申报数据保持完全一致,否则可能面临税务风险。
- 资金管理注意事项
- 现金发放涉及大额现金提取,银行可能要求填写用途说明,建议企业按实际情况说明为工资发放。
四、现金发放的优缺点
优点:
- 灵活性高,在一些银行服务不便的地区,现金发放方便员工收取。
- 对某些短期用工、临时用工人员,现金支付结算更为快捷。
缺点:
- 记录和凭证保存要求高,否则容易引发劳动纠纷。
- 财务安全风险较高,大额现金管理要求严格。
- 不便于实现自动化、信息化管理。
五、实例说明
例如,王某在某制造企业工作,企业9月已完成其工资的个税申报,并计划于10月初发放工资。企业考虑到员工大多不具备银行卡或银行网点距离较远,于是选择现金发放的方式。在发放当天,财务部准备足够现金,按照工资表逐一发放,并让每位领取员工在工资签收表上签名确认,签收表中列明姓名、身份证号、实发金额和发放日期。随后,该表格与当月的个税申报记录一并归档保存。这样既符合法律规定,也确保了发放过程的可追溯性和合规性。
六、结论
企业在完成个人所得税申报后,可以选择现金发放工资,但必须注意留存完整的支付记录和员工签字确认,以防劳动争议或税务核查风险。从管理规范和安全性角度看,银行转账方式仍更为推荐,但现金发放在特定场景下是可行且合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