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至2025年度,中国对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阶段性调整,旨在扶持中小微企业,减轻税负,促进经济恢复与发展。同时,在印花税方面也有明确的计税依据和范围规定,不同合同类型将决定计税金额与适用税率。以下对相关政策和规定作详细说明。
一、税收优惠政策对比(2023—2025年度)
- 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优惠
- 税率减免:在政策有效期内,符合条件的小规模纳税人可适用免征或减半征收政策。例如标准征收率为3%,部分时期内可减按1%或直接免征。
- 适用条件:应税销售额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小规模纳税人标准(如年销售额限额),并且按规定进行备案或享受自动资格。
- 一般纳税人优惠
- 增值税附加优惠政策:对于符合“小微企业”条件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其部分应纳税额可以享受减半征收,主要体现在企业所得税和部分附加税费环节。
- 企业所得税优惠: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一定额度的,按优惠税率或减半计税。例如,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可享受20%或更低优惠税率,并对一定金额以内的所得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 公共福利与特定行业扶持政策
- 特定行业(如科技型中小企业、就业密集型企业、公益性组织)可能在上述年度内享受额外的税收扣除或免税政策,例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
- 小微企业减半征收政策的延续与调整
- 自2023年至2025年,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政策持续执行,在税收征管中明确收入标准和对应税率调整。
二、印花税政策与计税依据
印花税是一种对经济合同、产权转移、营业账簿等特定载体征收的税种,不同合同类型适用不同税率,计税依据明确规定。两类纳税人在印花税的缴纳要求上基本一致,但缴纳频率和方式可按季度或年度申报。
- 购销合同印花税
- 计税依据:合同所列购销金额(含税金额)。
- 税率:通常按合同金额的0.03%(即万分之三)缴纳。
- 征收范围:包括商品购销、材料采购、成品销售等合同。
- 加工承揽合同印花税
- 计税依据:加工或承揽合同的总价款。
- 税率:一般按合同金额的0.05%(即万分之五)缴纳。
- 融资、借款合同印花税
- 计税依据:合同约定的借款金额或融资金额。
- 税率:通常按合同金额的0.01%征收。
- 季度申报与缴纳
- 按季度申报的企业需在季度结束后的申报期限内完成缴纳。
- 企业在季度内签订的所有应税合同需汇总金额后计算印花税,再统一申报缴纳。
- 在电子申报系统中,录入各类合同金额及适用税率即可完成申报,税务机关会自动确认总税额。
三、政策实务操作建议
- 确认优惠资格
企业应先确认自身是否属小微企业或符合特定优惠条件,以便正确享受减免政策。 - 区分税率与计税依据
在填报印花税申报表时,要按合同类型和金额分别适用税率,避免混用导致申报错误。 - 留存合同与凭证
所有应税合同应妥善保存,以便在税务检查或自查时提供凭证。 - 关注政策更新
虽然2023—2025年度的优惠政策已明确,但期间可能会有细化调整,应及时关注税务机关公告。
四、总结
在2023至2025年度,小规模纳税人可享受增值税减免、所得税优惠等政策,一般纳税人若符合小微企业条件同样有减半征收及附加优惠。印花税上,两类纳税人按合同金额和类型适用对应税率,通常按季度汇总申报。购销合同是最常见的印花税类型,税率约为0.03%,加工承揽合同为0.05%,借款合同为0.01%。正确区分和计算计税依据,是确保纳税申报合规的关键。